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近年来,桐城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和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导向,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打造工作亮点,掀起一场强劲的改革东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深谋细化改革蓝图日益清晰
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调整,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以市委书记负责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总揽改革大局,以强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精心谋划新一轮改革蓝图。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氛围更加浓厚。针对近些年桐城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机制不活现象,广泛开展“深入学合肥,奋力进十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各地各部门坚持“四个走出去”,纷纷走出桐城,拓展视野思路,选择追赶目标,学习先进经验,掀起新一轮创新发展热潮。
突出双向发力,改革路径更加明确。一方面,对照安庆市改革台账,逐一分析、认真承接,逐一确定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一方面,结合桐城实际,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工作推进的难点,确定本地创新改革事项。同时,从107项改革任务中选择十大事项,着力打造桐城改革品牌。
注重建章立制,改革推进更加深入。出台《关于改革任务落实“三察三单”制度的实施细则》,各专项小组专门制定督察方案,及时查找问题,形成督察报告。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考核办法》,对改革推进缓慢或不力的,下发提示督办单、整改意见书,指导整改落实。 一份份方案陆续出台、一项项举措相继实施、一个个困难不断攻克,全市上下思想更加解放,机制更加创新,活力更加增强,形成了人人思发展,个个争先进的发展局面。
动真碰硬改革步伐蹄疾步稳
谋在深处,更要干在实处。桐城市牢牢树起改革大旗,坚持抓重点带全面、抓问题促落实,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勇气,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做到为企服务“一刻也不耽误”,企业办事“最多跑一趟”。创新人事体制机制,经开区公开竞聘4类31个岗位,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3名副总经理。抢抓央企混改机遇,与17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19个,总投资189亿元。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积极培育高新企业,获批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项省新产品称号,其中微威胶件隔声板新产品性能填补全省技术空白。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签订建立卢秉恒院士工作站、桐城创新中心协议,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基地、民品生产组装基地。科协改革工作成为全国试点。
金融血脉健康畅通。创新投融资机制,提供过桥贷款483笔27.7亿元,发放“政银担”“税融通”109笔4.9亿元。设立总额10亿元的蓝海创盈私募股权基金,整合民间资本助力发展。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城投债正式获批,总额达12亿元。全市累计上市挂牌企业22家,兴湃至美成为全省首家新三板上市物业公司。 从严治党卓有成效。开展“强化廉政建设,打造廉洁桐城”专题警示教育,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巡察机构,采取“一托N”方式实现巡察全覆盖。加快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确定示范点12个,验收达标党组织377个。实施非公党建“红色引擎”工程,选派第三批党建工作指导员171名。嬉子湖镇蟠龙村党总支部书记江胜霞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填补了桐城50年历史空白。
强市惠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智慧的源泉,也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桐城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推动民生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文化教育成果丰硕,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佛光公司、仙龙湖文化旅游、金科印务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青山鉴》作为全省唯一剧目参加全国会演;出台教育振兴系列文件,设立12个学区管理委员会,公开选调60名中小学教师到城区任教,建立职务能上能下、职称能聘能解、工资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
社会治理日臻完善,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行“2+N”大联勤综合执法,城区环境秩序得到有效提升。开展“枫桥经验”试点,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探索建立信访积案“1+2+N”独立调查化解机制。公检法联合开展跨省行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400多万元。
民生福祉日益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十城同创”全面开展,成功创建全省文明示范市(县)、省级园林城市。推动城乡低保统一标准,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515元。实行市、镇、村三级河长制、林长制,保护青山绿水。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扩大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有效破解“看病贵”问题。健康脱贫“351”“180”政策惠及17万多人次,累计补偿4400多万元。设立农民工工资专户,累计支付工资1.8万人次2.2亿元。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只有啃下硬骨头,才能打赢攻坚战。桐城市将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全力冲开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一切藩篱,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攀新高峰。(陶效敏) 稿件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报12月11日08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