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安庆 > 科教文卫

【文化】坚守中有突破 传承中有创新

——2017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综述

发布日期:2017-10-09    来源:安庆新闻网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这是一次“京黄故里”的寻根之旅。


  这是一次国内外黄梅戏的欢聚盛宴。


  这是一次“有戏安庆”搭台的又一出“好戏”。


  10月8日,纷呈多彩的2017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缓缓落下帷幕。


  寻根故里的艺术回归、全媒体融合的全程现场直播、国外演出团体的首次登台……与往年相比,今年展演周在坚守中有突破,在传承中有创新,在融合中更加惠民。安庆,朝着建设全国重要的戏剧演出集聚地、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和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寻根”与传承——


  安庆地方戏曲剧种集中呈现


  2017年4月,安庆被授予“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称号,目前在全国,安庆是唯一一家。


  肩负着“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的使命。2017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传承”这出戏唱得更加精彩。


  9月28日下午,以“访京黄故里,寻梨园之根”为主题的展演周开幕式演出——《梨园寻根-安庆地方戏曲剧种(声腔)百年经典》震撼上演。演出围绕京剧、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首次全景式展示了岳西高腔、宿松文南词、潜山弹腔、太湖曲子戏、怀宁怀腔、望江龙腔、桐城歌等安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艺术,展现了安庆作为“京黄故里、戏曲之乡”的历史地位。


  而“传承”这一主题,更是贯穿在黄梅戏展演周的每个瞬间。


  10月1日至10月5日,全市9家民营“百佳院团”汇聚“无石不成班”的怀宁县石牌,开展优秀黄梅戏传统剧目的集中展演,这是黄梅戏展演周首次开展的“京黄故里”石牌戏会。从《天仙配》《女驸马》到《荞麦记》《小辞店》,接连9场大戏传承经典黄梅。“开展石牌戏会活动,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全市67家民营戏曲演艺团体、134个民间戏曲班社健康发展,助力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勇说。


  展演周期间,从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到“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从全省稀有剧种(戏曲声腔)展演到安庆市第二届青少年黄梅戏电视大赛,“寻根”和“传承”的因子散布在每一个节目里。


  “安庆就是我们戏曲艺术的朝圣地,能来到这里演出、展示、切磋,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相信也是发扬我们庐剧的最高平台。”参加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的巢湖民营剧团演员王亚说。


  “我是第一次来安徽、来安庆,安庆这座城市的名声在中国戏曲界那是响当当的,我们京剧鼻祖程长庚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到了京城。这次能够来到安庆寻根溯源,机会非常难得。”参加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台湾著名京剧旦角演员魏海敏说。


创新与发展——


  国内外黄梅戏剧团集聚安庆


  10月8日晚,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来的黄梅大戏《遍地月光》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至此,15台30场剧目展演自此完美收官。


  15台大戏中,既有安庆本土黄梅戏剧院的《罗帕记》《天仙配》《大清名相》《为奴隶额母亲》《青山鉴》等,也有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东坡》、陕西省商南县剧团的《闯王寨传奇》、芜湖市艺术剧院的《江姐》等,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来自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的《三打白骨精》。


  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也是首个登上展演周舞台的国外剧团。“我们来吸取安庆黄梅戏‘母体’的营养,回去以后提升我们的水平,再通过新加坡这个‘窗口’把黄梅戏推向全世界。”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蔡碧霞说。


  “这次展演周,我们除了邀请台湾、陕西、湖北等地院团演出黄梅大戏,还首次邀请了新加坡国外剧团,目的在于促进我市打造全国戏剧演出集聚地,促进黄梅戏艺术交流和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王勇说。


  国内外剧团,在同一舞台同唱黄梅大戏;来自江苏、湖北、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千名戏迷共聚安庆,“八方贺黄梅”全国戏迷联谊,形成“千人登台、万人传唱”的集聚效应;10月3日,作为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安徽省唯一入选剧目,《大清名相》在武汉洪山礼堂上演,为黄梅戏全国巡演再添彩……通过展演周搭建的平台,安庆朝着建设全国重要的戏剧演出集聚地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安庆为黄梅戏搭建起来的一系列平台,能够集中展现黄梅戏最新的艺术成果,促进全国范围内黄梅戏人才的集聚。让所有热爱黄梅戏的人在安庆沟通、交流,发扬黄梅戏。可以说,黄梅戏目前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离不开安庆这些年来作出的贡献、努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


  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本次展演周开启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联姻”的新探索。


  今年展演周期间,首次开展了黄梅戏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活动。活动面向全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文化传媒企业,征集并评选一批黄梅戏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在促进网上传播阵地建设的同时,推动黄梅戏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丰富创作手段,拓展艺术空间。


  同时,从剧目展演到开幕式文艺演出再到“宜城处处唱黄梅”广场文艺天天演,戏迷只要掏出手机,轻轻点击,就能足不出户,“亲临”现场,过足戏瘾!传统戏曲艺术通过网络直播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打通了与观众互动的新渠道。


  “现场氛围真好啊”“一招一式皆是景”“视频加图文直播,效果杠杠的”……安庆日报融媒体“现场云”的展演周开幕式直播,短短24小时,就有超10万人次的点击量,全新的视听方式让戏曲这个传统艺术传播得更广、更远。


融合与惠民——


  文旅商融合发展惠民乐民


  不管黄梅戏展演周怎么发展变化,惠民乐民始终是不变的主旨。


  百姓看戏、政府买单。30场黄梅戏剧目展演施行10元惠民票价;“五大攻坚战”一线职工专场、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专场、美好大宜城建设专场等12场公益性专场演出向劳动者致敬;广场文艺天天演、百场黄梅戏电影展映……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个黄金周,市民们不出家门,尽享黄梅大餐。


  “平时我们棚改工作都很忙,很难有机会走进剧院。专场演出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五大攻坚’战的关注和关怀,来到现场很激动。” 来自棚改一线的程晓敏说。


  “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今年展演周,文旅商融合发展更加出彩。


  “国庆期间,景区居然免门票,还能欣赏黄梅戏,真是意外之喜。回去,我要向朋友们推荐,明年十一还来安庆。”10月5日,来安庆天柱山景区游玩的南京游客王昊说。


  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今年展演周期间,我市境内的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二期(十里画廊景区)、巨石山、大别山映山红大观园等4个景区,对来宜参加第四届“八方贺黄梅”全国戏迷联谊活动的戏迷实行景区门票免费优惠政策,着力推动“戏迷成为游客、游客成为戏迷”。


  推出黄梅戏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千人自驾游安庆、百景竞相唱黄梅”自驾活动,举办第三届中俄传统文化暨养生旅游(安庆)交流年会;同时,为促进文化商贸融合发展,展演周期间,我市在全市知名景点、主要宾馆酒店举办“地方特色名品展销”,线上线下同步展销及展示安庆特色文化艺术品、“中华老字号”产品和省级以上名牌农副产品、地方特色名优产品。


  文旅商融合结硕果。国庆期间,全市旅游商贸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有戏安庆”,以独有的魅力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记者 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