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确定的安庆城市性质为: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商贸物流中心,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安徽省以石化、轻纺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地。
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宜居城市、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
安庆市域规划总人口规模:2015年为656万人左右,2020年为675万人左右,2030年为710万人左右。
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为52%,2020年为58%,2030年为7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5级:市域中心城市,1个(安庆中心城区);市域次中心城市,3个(桐城、潜山、宿松);县域中心城市,5个(怀宁、枞阳、望江、太湖、岳西);中心镇25个;一般镇42个。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从分散型向点轴集中网络型转化,呈“一圈两带一轴”的布局。“一圈”,即安庆中心城区与枞阳、怀宁县城及周边海口、月山、茶岭等城镇共同组成圈状的安庆中心都市区。“两带”,即依托长江水运和规划的江北高速公路形成沿江城镇发展带;沿沪渝高速、合九铁路的山前平原城镇发展带。“一轴”,即安庆沿206国道和318国道纵向延伸的至怀宁、潜山、岳西的 “安怀潜岳”城镇发展轴。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省道构成区域的快速公路交通系统,连接各县(市)城区的公路建设,提升道路等级,加强国道和连接各中心镇的一级公路建设,尤其是加强各发展轴线的通道建设。区域过江通道规划12处公路跨江通道和1处铁路跨江通道。
区域规划
整个安庆市域划分为安庆中心都市区、桐潜重点发展区、西南沿江发展区、西北生态发展区4个次区域。
安庆中心都市区:包括安庆市市辖三区和皖河农场;枞阳县城所在地(枞阳镇)、官埠桥镇、铁铜乡;怀宁县城所在地(高河镇)、洪铺镇、月山镇、凉亭乡、茶岭镇、石镜乡;桐城的鲟鱼镇。
桐潜重点发展区:包括桐城市区所在地、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大关镇、金神镇、新渡镇、双港镇、吕亭镇、嬉子湖镇;潜山的县城所在地(梅城镇)、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油坝乡、黄泥镇;怀宁的金拱镇、马庙镇、公岭镇、三桥镇、黄墩镇、平山镇、黄龙镇、江镇镇、小市镇、秀山乡、清河乡;枞阳的汤沟镇、义津镇、钱桥镇、项铺镇、横埠镇、周潭镇、麒麟镇、浮山镇、老洲镇、 山镇、陈瑶湖镇、风仪乡、长沙乡、会宫乡、雨坛乡、金社乡、白湖乡、钱铺乡、白梅乡。
西南沿江发展区:包括望江全县域;太湖县城所在地(晋熙镇)、新仓镇、徐桥镇、江塘乡、大石乡、小池镇、城西镇;宿松县城所在地(孚玉镇)、复兴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汇口镇、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程岭乡、千岭乡、九姑乡、五里乡、佐坝乡、洲头乡、趾凤乡;怀宁的腊树镇、石牌镇、雷埠乡。
西北生态发展区:包括岳西全县域;太湖的北中镇、百里镇、弥陀镇、牛镇镇、汤泉乡、刘畈乡、天华镇、寺前镇;宿松的北浴乡、柳坪乡、陈汉乡、隘口乡、二郎镇;潜山的黄柏镇、水吼镇、天柱山镇、官庄镇、槎水镇、痘姆乡、五庙乡、龙潭乡、塔畈乡;桐城的唐湾镇、黄甲镇。
中心城区规划
安庆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3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建设将在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东进、西拓、北扩,沿江开发、跨江协作”的发展思路,以统筹规划为引导,利用先行先试权,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在现有82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划控制面积,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着眼于建设300万人口、3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滨江、襟湖、环山”的城市空间布局,为拉开大宜城“一主两副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框架奠定基础。
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建设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强化建设管理,重点做好文物修复、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街区整治、古城格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设计和黄梅戏、桐城派等特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加强古街、古镇、古村、古宅保护。完善和建设博物馆、展览馆、演出场地、文化广场等设施,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构建多中心、分散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山水宜居城市。注重城市扩张的生态保护,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滨江生态景观带和城市主题文化公园,推进神灵潭公园、秦潭湖公园、柘山公园、破罡湖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和宜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有效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负荷,加快老城区小街小巷的微循环改造。完成集贤关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抓好重点街区、重点路段、文化景点以及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中心城区近期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19.4平方公里,石化特别政策区内有不少于70%,约2.58平方公里的用地为公共绿地,共计公共绿地总面积21.98平方公里,人均12.2平方米。
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以东西向道路为主,呈方格网式布局。路网主骨架由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其中:区域性城市主干路18条,联络线城市主干路32条。建设宜城-枞阳县城、宜城-月山-怀宁县城、枞阳县城—罗岭镇—怀宁县城、宜城—三桥—天柱山—花亭湖、新渡镇—罗岭镇—大龙山隧道—安庆长江公路二桥—大渡口镇5条快速通道,推动枞阳县城、怀宁县城与中心城区同城化进程。
近期发展目标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的规划思路,科学编制和修订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交通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相互衔接、梯度辐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至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2 %;全市GDP总量达到1562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十二五”期间,以城市现有建成区为依托,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北部新城和大观新城,扩张宜城板块,实现跨江协作,推动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由“滨江环湖”拓展至“滨江襟湖环山”,到2015年,初步形成1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以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为导向,提升发展中心商务生活区,完成政务新区建设,规划建设高端商务服务区、金融中心区、文化体育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以轻工纺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东产业功能区,以化工、机械装备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城西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北部新城建设,打造商居和文化教育配套服务功能区;精心构建以大龙山为中心的杨桥、罗岭、五横一带城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区。强化城市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为未来重要的交通枢纽、线路、场站预留发展空间。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信息骨干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传输网络。优化整合传统通信网络,积极发展多种接入方式的宽带接入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管(杆)线建设,推进市区无线基站集约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电视、3G、4G宽带无线网络建设,促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联合共建,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顺应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趋势,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区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加强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集中发布,推进公共服务网络化。
统筹规划大宜城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推进城市骨干路网,规划建设环“大宜城”一级公路,积极开展轻轨、地铁的规划与论证。推动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集中供热、市政环卫、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推进以东部水系为主的城市水系整治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学校、医院、商业金融机构网点、农贸市场等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妇女儿童中心和职工活动中心。
按照紧凑布局、适度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乡镇布局,有序推进乡镇调整、撤并,做大重点中心镇,积极发展县域副中心,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推动园区转型发展。怀宁县城向茶岭、月山方向延伸、枞阳县城向杨桥方向拓展,为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奠定基础。支持桐城市融入合肥经济圈,打造成为安庆与合肥之间节点城市和安庆副中心城市。推动潜山撤县建市,建设新型旅游休闲城市。宿松加强与九江、黄梅互动,建设安庆西南门户。望江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积极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滨江产业新城。太湖、岳西依托优质旅游、生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到2015年,努力建成若干个经济实力较强、人口规模20万左右的中小城市。
完善村庄(居民点)布局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规划村庄(居民点)布点及规模、耕地、产业和配套设施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加快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保证措施
市城乡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四个安庆”,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思路,以“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强化服务,提升效能,促进发展”为抓手,坚持超前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着力塑造融合“山、水、城、人”的特色城市建设。
一、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制度,构建科学决策工作机制。重新调整充实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主任,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和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22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制订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库,形成了“党政联抓、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规划重要课题研究与论证,注重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深入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区产业空间布局和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以及城市环保、防洪排涝、饮用水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重要事项。结合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政策机遇,抓紧完成各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创新规划理念,按照“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新亮点”的思路,加强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研究,突出历史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着力推进“山水融城”的城市景观风貌。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和设计大师交流合作,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城市新亮点,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按照“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的标准,推进城区退建还绿工作,推进街头小游园及公共绿地建设,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老城更新。
四、优化服务流程,坚持依法管理。制订及修订了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划公示暂行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查内容等8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公开承诺制、政务公开、规划公示、专家咨询等制度,规范了规划行政审批程序,优化了规划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启用了规划行政许可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会项目信息公开管理系统等建设项目审查管理软件,增强了规划审核工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