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建县前,其地分属潜山、太湖、舒城、霍山4县,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师、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活动的主要根据地。民国21年(1932年)11月,国民党为围剿设立在5县(上述4县再加上湖北省英山县)边界处的红色政权,由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提出在5县交界处设置新县的构想。民国24年(1935年)5月,安徽省政府在潜山县衙前街(今岳西县天堂镇)成立岳西县设置局。民国25年(1936年),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将原属潜山县的衙前、汤池、来榜、五河、菖蒲全境,来榜界岭以南和石关等地约1000平方公里,原属太湖县的凉亭、银河、冶溪、杨胜、店前、白帽等地约620平方公里,原属霍山县的黄尾、头陀、包家、黄羊殿、虎形地、鹞落坪等地约519平方公里,和原属舒城的姚河、沈桥、主薄等地约176平方公里,共约2300余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的地区划出,成立岳西县。县名因“新县区域,适居潜岳(指古南岳,即今天柱山)之西,即以岳西名之”。
岳西是一块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是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的故乡。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源与安抚使张德兴曾筑寨司空山,抵抗元军;明末张献忠转战天堂寨,积谷造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司空、白云、飞旗、请水等地均筑过营寨。早在民国13年(1924年),境内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6年(1927年)建立党的组织。18年(1929年)共青团员王仕斌领导包家河农民暴动。19年(1930年)春,共产党员王效亭、陈履谦、胡祥仁、蔡世钊等分别领导请水寨暴动和头陀河、黄尾河暴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成立苏维埃政府——潜山县革命委员会。24年(1935年)2月,高敬亭在凉亭坳重建红二十八军。此外,红二十五军在这里驻扎,红十一军、红二十七军在这里战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岳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有38700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约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
岳西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地势和气候差异较大。境内山青水秀,古迹甚多,是集“山、水、石、泉、林、瀑、寺、峡谷、石刻、山寨、革命纪念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资源大县。有“景似漓江,险似三峡”的“安徽第一漂”天仙河漂流;有可探深山峡谷、观飞瀑彩虹的云峰峡谷;有被称作“中华禅宗第一山”的二祖慧可大师道场司空山;有建于东晋全国仅存10座之一的四方型古塔。避暑胜地有海拔 800 米的石关避暑山庄;有治疗皮肤病的温泉洗浴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常绿阔叶混交林过渡地带2个植被系的特点,植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 1998年被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县。境内有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县宜林面积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76% 。境内野生和人工栽培药材有 1176种,总蕴藏量7.5万吨,被列为国家6大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岳西是全国花岗石板材出口基地县,花岗石蕴藏量达24亿立方米,有黑白红绿4大系列,30多个品种。岳西是国家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在安徽省县级小水电建设中位居第一。
全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 辖13镇、 11乡, 182个行政村、 6个社区。
乘风破浪 拍摄地点:岳西天河尖 作者:原野(袁芳太)
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挑战,不断加强各项工作调度,全面打响“五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亿元,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28.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239元、9677元,均增长1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奋力决战脱贫攻坚。精准盘清贫困人口明细帐。开展贫困户家庭状况、家庭收入、脱贫措施三项清理,对扶贫对象信息数据全面进行核准清洗纠错,完成扶贫对象年度动态调整。精准聚集帮扶力量。选派21名优秀年轻干部任乡镇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因村选派182名扶贫工作队队长,7454名干部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实现三级包保全覆盖。精准安排资金项目。发放十大产业启动和奖补资金4122万元,带动2万余户贫困户增收。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539户1.348亿元,覆盖面和贷款规模全省领先、全市第一。总投资3.3亿元,全国首创PPP模式运作光伏扶贫项目,9000户贫困户建成3千瓦光伏电站,每户年增“阳光收入”3000元;182个村建成100千瓦以上光伏电站,每村年收入超10万元。实施10个村彩票公益金项目,易地扶贫搬迁827户2613人,改造农村危房 3040户,完成488户1792人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任务。资助贫困生9186人1726万元,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启动实施健康脱贫,全年补偿贫困户医药费3600万元。精准考评脱贫成效。将脱贫攻坚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一票否决”事项,健全月调度、季督查、模拟评估制度,建立“三个一律、三个激励”奖惩制度,精准扶贫做法得到汪洋副总理批示肯定,县扶贫办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经省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56个贫困村出列、34838名贫困人口脱贫。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扩展升级。“双百万”基地建设有力推进,新增、改造特色农林基地4.4万亩,生态特色养殖规模化比重提高到39%,禽畜存栏77万头(只)。年产干茶5010吨,产值5.9亿元,成功开发珍珠绿茶新品种,红茶出口东南亚6国,创汇900万美元,再次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蚕桑主要指标继续领跑全省,综合产值1.3亿元。高山蔬菜稳定发展,产值4.32亿元。中药材面积达3万亩,产值4.7亿元。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新增国家、省级林业示范合作社各1家。扎实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机品牌进一步打响,认证“三品”基地35万亩、产品30个。生态工业转型升级。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2亿元,增长8%。完成三大园区功能定位,稳步推进店前滨河新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控制阀生产线等重点项目。4家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0家企业“两化融合”试点取得新进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批省新产品6个,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万人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12.43件,全市领先。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制定出台工业企业兼并重组办法“14条”、扶持企业自主创新“16条”,发放工业奖补资金1793万元,“去降补”为企业节约资金1400万元,为企业解决破困解链资金9.84亿元,开展暖企升温行动,解决企业难题128件。天鹅家纺实现IPO辅导报备,4家公司完成股改。设立股权基金5亿元,支持乘风制药反向收购回音必集团10个子公司,完成整体收购。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增长10.5%。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旅游强县创建全面推进。司空山综合开发、彩虹谷5A创建等重点项目正式启动,明堂山高空栈道、天峡漂流、天悦湾养生度假、滑雪乐园改造等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全年共接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101个,电商店铺增至1200多家,电商交易额4亿元,增长95%。货运站物流园建设全面竣工,整合县内快递企业集群入驻。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9.5亿元,增长28.1%。乡村游、农家乐、养老服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重大战略。六安景铁路和黄冈-安庆-黄山高铁连接线列入国家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岳武高速东延线完成初步设计,105国道绕城段项目完成工可编制,岳武高速沙村出口启动前期工作,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全省首位推荐站点争取国家调整,起降固定翼飞机的通用机场正组织编制选址报告,旅游轻轨线启动项目编报。织密畅通交通网络。开工建设岳武高速白帽出口。国道318县城至白帽“瓶颈路段”改造有序推进,黄沙岭隧道已完成招标、开工在即。省道361菖蒲段、211岳西段改造完工。争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三年改造计划2052公里,2016年完成投资3.2亿元,完工1264公里。建设安全生态水利。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47个村1.89万人口的安全饮水工程;综合治理莲云河、黄尾河及主簿、巍岭小流域,保护水生态;兴建景观水利,衙前河省级水利风景区通过专家评审;完成5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八小水利”获省“江淮杯”竞赛三等奖,“五老管八小”工程管护模式列入“全国基层十大治水经验”。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投入1.7亿元,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4338户农村“低压”线路改造任务。110千伏莲云输变电建成运行,大龙潭-王岭35千伏线路工程完工,姚河、店前35千伏输变电工程稳步推进,实施水电供区农网台区改造94个。启动天然气储备站和汽车加气站工程建设。
(四)全力建设美丽岳西。县城功能不断完善。农贸市场、客运站、货运站顺利搬迁,城南、天仙河路新农贸市场健康运营。总投入5亿元,实施剧团巷小吃街、老市场文化一条街、2处棚户区、5个老旧小区、52条背街小巷、高速出口、重要节点路口、城市主干线等工程改造,持续推进老城改貌。新建城西公园、4处生态停车场,城东滨河游园整修一新。新购公交车70辆,增开105公交线。建成经三路、污水处理厂二期,实施相公庙水库扩容,完成衙前河景观二期工程,改造、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罗城、塘坳等6处安置区、“六馆一中心”、新城商务大厦加快建设,县城新区初现雏形。持续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专项整治城区环卫、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交通秩序,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评估验收。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完成全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城镇周边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温泉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河图、黄尾、店前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整合资金4.6亿元,全面开展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实施6个省级中心村、4个市级中心村、20个县级中心村建设和200个自然村整治任务。温泉榆树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菖蒲水畈村荣获“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黄尾马元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生态建设持续加力。完成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创建规划编制,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保持全省前列。古井园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村10个,新创省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1个。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空气优良率达90%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Ⅱ类标准,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五)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出台《岳西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完成年度“去降补”工作任务。全面落实重点领域改革。组建县征迁安置指挥部,发放房票126张,补偿4264万元,货币化安置率100%。易地搬迁、库区移民房票安置603户,补偿资金4464万元。深化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增市场主体3693家。加速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造,组建交投、水投、旅投、农投和农业担保公司。争取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4个、13.7亿元,综合排名全市第一。设立岳西县国厚资产管理公司,盘活县内担保、金融及城投等不良资产。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金融扶贫,与省国开行成立岳西县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办公室,成功融资10亿元,与省农发行设立专项扶贫基金5亿元。组建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改革试点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稳妥推进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推行医共体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车改革顺利完成。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开展赴台经贸活动,参加市办系列经贸活动,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成功举办杭州、南京投资说明会,实行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加大与央企、500强企业合作力度。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1亿元。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33项民生工程筹资总额达11.79亿元,县本级配套1.65亿元。完成1101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552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205人。全民参保登记人数达22万。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11个,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高考本科达线率保持全市前列。新农合参合率99.9%,计生新口径政策符合率98.41%。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建成17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岳西高腔传承中心被中宣部评为传承发展民间文艺优秀典型。县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全省农民工维权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深化“平安岳西”建设,推行“阳光信访”,加强综合治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防火期无森林火灾,林业局被授予“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有效应对历史罕见洪灾,扎实开展灾后重建,459户毁房户春节前喜搬新居。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看齐、见行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全县政府系统干部作风不断好转,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市民心声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700件,回复率100%。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49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办复率100%。认真落实巡视整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
—— 五年来,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是2011年的1.4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1年的2.37倍;规模工业增加值是2011年的1.87倍;固定资产投资是2011年的2.0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1年的1.94倍。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名茶之乡、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扶贫开发、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医疗改革、易地搬迁、公车改革等多项工作经验全国或全省交流。连续三年实现森林大县无火灾,防火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 五年来,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两新”企业增至34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个,主板、新三板、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10家,数量居全市前列。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获批省级森林城市,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特色农林基地达84万亩,获批三大地理标志产品,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品牌享誉全国;发展全域旅游,新增5个4A景区、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翻两番。
—— 五年来,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累计投入70亿元,联通两条对外大通道、改造5条国省道大动脉、建成2000公里县乡村组通畅大路网、改造危桥132座。投入5.8亿元,实施水利工程5000处、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解决14.6万人饮水安全。投入7.4亿元,完成仙河、莲云两大输变电工程,农网升级改造近3000公里。投入20亿元,实施城市靓化提升、区间路网、公园游园建设等32项重点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10万人,“三区同城”格局初步形成。打造2个国家重点镇、1个中国特色小镇、3个省级示范乡镇,建成4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个村荣获“国字号”美丽村庄,4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城镇化率提高到51%。
——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贫困人口减少至1.2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居民储蓄达84.3亿元,人均超过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7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500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全覆盖,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设施县乡村全覆盖,广电网、固话网、宽带网县乡村全覆盖,手机用户达30万户,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60%。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240套,改造农村危房1.99万户,农村楼房率达85%。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25辆。平安岳西、法治岳西、诚信岳西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前列,群众幸福感指数逐年提高。
岳西县冶溪镇石咀村
岳西县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全县的经济运行状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区生产总值388685万元,增长7%,位于七县市第4位。经济调速换档,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今年以来,全县春耕备耕有序开展,夏收作物面积递增,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现价)40021万元,增长3.4%,位于七县市第4位,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现价)221934万元,同比增长 5.5%,位于七县市第4位,低于全市2.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现价)155734万元,增长31%,位于七县市第1位,高于全市2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现价)308234万元,增长26.3%;位于七县市第3位,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农产品加企业完成产值(现价)529842万元,增长12.9%,位于七县市第4位,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497万千瓦时,增长18.8%,位于七县市第1位,高于全市14.8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539488万元,同比增长20.65%,位于七县市第2位,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052万元,增长6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8889万元,下降2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4547万元,增长54.2%。 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9863万元,增长67.1%,位于七县市第2位,高于全市30.8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增速放慢
全县完成财政省统计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596万元,增长16.2%,位于七县市第2位,高于全市14.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98万元,下降1.2%,位于七县市第5位,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120亿元,增长20.4%,位于七县市第3位,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
(五)市场消费增速平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45万元,增长12.4%,位于七县市第2位,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51083万元,增长13.7%,位于七县市第4位,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5077万元,增长17.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6006万元,增长12.3%。批发业营业收入164486万元,增长12.5%;零售业营业260731.6万元,增长14%;住宿业营业收入8370.3万元,增长19.7%;餐饮业营业收入11971.9万元,增长18.2%。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3元,增长7.5%,位于七县市第4位,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393元,增长9.6%,位于七县市第1位,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
(七)存贷款实现双增
截止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1907万元,同比增长22.3%,位于七县市第2位,高于全市7.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983119万元,增长18.5%,位于七县市第1位,高于全市6.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5098万元,增长14.8%,位于七县市第7位,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和困难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速同比回落较快,工业增加值未达到市下达考核目标序时进度。
(二)投资后续增长乏力。工业投资连续6月负增长,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缓慢。
(三)房地产业呈现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0.3%,房地产开发公司税收下降明显。
(四)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不快,同比14.8%的增速排名7县市末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五)外需明显回落。外贸进出口完成4244万美元,同比下降24.11%。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发展保增长
一要“稳”工业。分析GDP数据结构,工业占比近6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是全县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发动机”。但从上半年数据分析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5%,较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各相关部门要对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预防,稳定工业增长态势;同时,要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二要“促”投资。从上半年投资分析看,投资额完成全年任务的45%,工业投资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9.8%,形势不容乐观。从投资项目进展看,上半年我县共有216个入库项目,新开工项目61个,同比分别下降8.5和41.9个百分点;全县新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18个,仅占29.5%。5000万以上16个,工业4个;5000以下45个,工业14个;上半年,工业投资在库项目76个,完成投资148889万元,同比增长-23.5%,位居全市倒数第一。总体来看,投资项目少、投资后劲不足是目前投资进度慢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要加大项目调度,确保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已经开工项目按进度推进;从资金来源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入多元投资,强化项目融资保障。
(二)抓预警保目标
上半年,全县仅财政、直接利用外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批发业商品销售额指标完成序时进度,其他指标均未完成序时进度,如工业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仅完成目标任务的29.8和31.2个百分点。全县上下必须强化时序进度观念,加强预警,强化调度。相关部门要倒排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程序,特别是欠账较多、压力较大的要制定完成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三)抓项目保后劲
一是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的进规入库工作,特别是工业项目,及时纳入统计联网直报,为全县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下基础。二是用足、用活、用好各级扶持政策,加大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中小型企业与大企业合作,促进中小型企业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力争在年底达标一批,申报一批,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足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