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安庆 > 县区简介

潜山县

发布日期:2017-10-16   作者:汪忠民    来源:市地方志办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潜山历史悠久。东周时属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建县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其地古为周朝分封的皖伯国。“皖”字古书为“目完”,是明亮、美好的意思,表明此地的山水秀美。春秋时皖国被楚国吞并,成为“楚之东鄙”。秦统一后地属九江郡。汉代在此置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分皖县地设怀宁县。元至治三年(1323年),将怀宁县西部清朝、玉照2乡划出,在皖县旧治新置潜山县。但不久即因战乱被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潜山县。此后一直沿续至今。县城自东汉至南宋先后为州、郡、府治所近800年,王安石、黄庭坚等都曾在此任职为官。潜山之名源于境内之潜岳(即今天柱山),指天柱山在群山之中尖锐突出,并与水相伴,成为皖水之源,而“非有潜伏潜藏之意也”。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刹——三祖寺


      潜山在汉皖县时的地域几乎包括今潜山、怀宁、望江、太湖、宿松、岳西6县和安庆市区的一部分。到东晋怀宁县时范围约缩小至今潜山、怀宁、太湖、岳西4县和安庆市区一部分。到元潜山县时只相当于今潜山县加上岳西县的大部。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潜山县衙前、汤池等地1000余平方公里、近10万人口划归岳西县后,潜山县境大体稳定,仅有几次局部调整。


       潜山县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万亩,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辖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


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推进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过百亿台阶,顺利晋级“十亿财政”。工业加速转型。规上企业和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分别净增61家、1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2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产品67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11家。梅城、源潭分获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和示范镇。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农特产业基地42.6万亩。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畜禽示范场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各1个,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产业化联合体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7家、家庭农场605家。旅游加快发展。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中期评估,主景区对全县人民免费开放。度假区获批省级文化旅游服务业集聚区。薛家岗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新增4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最佳(优秀)旅游乡镇8个、星级农家乐127户。三产活跃繁荣。新增个体工商户1.21万户、私营企业5243家。建成乡镇商贸中心9个、村级直营店240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三年翻番增长。 


       这五年,发展基础更加牢固。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完成318国道和253、209省道升级改造,望东高速长江大桥北岸连接线及潜山(南)出口建成通车,下浒山水库动工建设,成功争取岳武高速东延线途经我县并设两个出口、合安九高铁在潜设站。园区平台不断夯实。县开发区建成主次干道24.7公里,新增入区企业92家,获批全省投资放心开发区。源潭经济开发区跻身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新增入区企业84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奥力欣、永大文体、甬安雨具等亿元以上项目109个,境外资金2218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4.1亿美元,年均增长20.4%。要素保障持续加强。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11年末的2.2倍和1.9倍。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2268亩,处置批而未供、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4387亩。110千伏长宁变等建成运行。成功打造全市首个“全光网县城”。累计助企招工1.52万人。 


       这五年,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1平方公里,25公里县城大外环、88公里“五纵七横”城区路网初具雏形。新建城市广场7个、城市河道景观带15公里。城区载客三轮车全面取缔,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成运行。镇村建设亮点纷呈。源潭、黄铺跻身全国重点镇,分别获批国家建制镇示范和发展改革试点镇。水吼、天柱山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成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191个示范点,黄龛村、官庄村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生态创建深入推进。建成省级森林城镇和村庄52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3%。铺设污水管网6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 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基础配套更趋完善。完成300余公里县乡道路升级、96座农村危桥加固改造和15个铁路道口“平改立”。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6座,治理河道堤防18.8公里,新建潜水河拦河堰2座,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和水源工程116处。农田水利建设获省“江淮杯”金杯奖4次、银杯奖1次。 


       这五年,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依法治县进程加快。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512件、政协提案545件。建立县、乡两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61件,“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招标采购资金节约率达12.2%, “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0%。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滚动实施56项民生工程和38件实事工程。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2.23亿元,农村五保、城乡低保、贫困残疾人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八老”人员享受生活补助。建成乡镇和村级敬老院31所、床位3570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820户,新建公租房2568套。“金保工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10元。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大力实施“1205”工程,减少贫困人口6.9万人。派驻扶贫工作队173个,完成整村推进项目707个,建成贫困村光伏电站32个、贫困户光伏电站2036个,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248万元。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新建潜山二中、实验幼儿园,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58所,完成水吼、官庄职中撤并,获评省教育强县。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6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所、村卫生室27个,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通过复审。计生家庭奖励政策全面落实,适度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覆盖。殡葬改革全面推行。《天柱山文艺》创刊,《潜山年鉴(2010-2012)》出版发行。治安防控网络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保密、档案、砂石、消防、邮政、烟草、盐务、气象、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县上下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成功应对暴雨灾害,实现了“十三五”大投入、大建设、大转型、大团结的良好开局。


        (一)县域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4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18%。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新增规上企业18家,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10%。工业用电量增长10.5%,稳居全市县级第二位。“十强、二十佳”企业税收增长9.2%,卫康制药入选2016“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全国十强榜单。源潭省级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牌运营。品牌农业态势良好。“天柱剑毫”茶叶、“跨越”瓜蒌籽分别获评中国茶叶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林二姐”蛋制品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好品牌,雪湖贡藕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柱山瓜蒌籽、槎水香茗茶叶批量出口。全域旅游强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最美乡村在潜山”系列活动、天柱山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成功举办,“铸美靓牌”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增3A级以上景区、五星农家乐各3家。我县荣获全省旅游强县。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新增限上企业9家。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和体验店174个、物流快递服务站点310个,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1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二手房成交面积均增长14%。 


        (二)基础建设如火如荼。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完成105国道野寨至天柱山大门段“白改黑”、253省道梅城至源潭段拓改和兜儿寺大桥、利民大桥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扎实推进,高黄路、罗木路、梅油路、黄龙复线等县乡公路和771公里乡村道路拓改基本完成。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梅城小农水项目和幸福河、黄柏河山洪沟治理,六公堤拦河堰建设过半。除险加固小水库8座,改造提升小型水利工程297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2处。各项工程扎实推进。县三中和梅城中心小学布局优化、资源整合稳步实施,综合教学楼主体封顶。程长庚、张恨水故居复建工程竣工开放。110千伏梅城变建成运行,实施城乡光纤改造项目680公里。征迁工作力度加大。梅城、黄铺、源潭、黄柏、官庄和开发区、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及下浒山水库、105国道等重点工程征地1.1万亩,拆迁安置1021户。 


       (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市配套提质完善。首个城市公园——二乔公园一期和梅河滨水景观工程建成开放,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成功获批。皖国东路全线贯通,潜水滨河公园三期、莲花路一期路基工程大头落地,金家河排涝泵站、舒州大道北段污水管网等排水防涝项目稳步实施,度假区风情大道绿化、亮化及开发区八一路拆迁改造等城市“大外环”美化提升工程全线推进,备用水源皖水水厂和潜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项目开工建设。公安巷生态停车场建成使用,民政场馆道路工程动工修建,文化公园一期正在招投标。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完成水吼、痘姆等10个乡镇集镇和12个自然村整治,建成王河丰收、官庄乐平等58个省市县中心村。26个省中心村入选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国家美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文明创建不断深化。省文明县、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硬化整治背街小巷86条,控制违法建设434起。完成人工造林9375亩、253省道绿化19公里,环天柱山林相改造扎实开展。我县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省森林城市。


       (四)开放发展不断深化。对上争资成效显著。列入省“大新专”项目45个,完成投资36.8亿元。新争取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3个,资金7.44亿元。皖水治理、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成功举办潜山·宁波经贸活动。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工业项目23个、10亿元以上2个,实际到位县外境内资金增长16.1%。汽车轮毂、房车露营地等34个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佳明环保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华业香料IPO申请已报国家证监会受理,卫康制药等15家企业上市挂牌正在推进。金融合作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4.08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3%。开展续贷过桥和助保金业务12.8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2500万元。国有皖源政策性担保公司获批,金融环境整治经验全市推广。首个PPP项目105国道改建工程动工建设。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累计投入18.06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施精准脱贫各项措施,实现1.59万人脱贫、15个贫困村出列。残疾青年黄勇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社会保障更加健全。9405人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免费为13.79万户山区库区农村住房投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6.7%。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49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现场督导检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验收。卫生计生资源有效整合,人口均衡发展。信访维稳态势良好。村级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 


        (六)抗洪抢险救灾夺取全面胜利。6月30日至7月7日,我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特大暴雨,是全省暴雨中心。抢险应对快速有力。面对历史罕见灾情,党政军、县乡村日夜奋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了88座中小水库、4条大河、9个万亩大圩无一溃破,5.7万受威胁人口应转尽转并妥善安置。灾后重建扎实开展。修复受损水利设施4300余处、电力设施194处,抢通中断干线公路12条、89处。补改种水稻5.8万亩、油菜等旱地作物0.8万亩,定损理赔3785万元。群众生活得到保障。重建修缮水毁住房1413户,及时发放各类救灾物资,全面开展疫情防控,保障受灾群众吃、喝、穿、住、医等基本生活,实现大灾之年无大疫和群众安全过冬,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七)改革服务进一步强化。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和“营改增”试点全面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正式实施。医药卫生体制、财税管理、公务用车体制、国有林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扎实开展。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建成政务中心“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平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2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44万条,完成96个单位财政同级审和经济责任、投资审计。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建立县人大与县政府、县政府与县政协联席会议制度,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89件和政协提案83件。“七五”普法启动实施,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实行。



       2017年1-8月份潜山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 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工业:1-8月份,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96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28亿元、同比下降1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9.94亿元、同比下降52%,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31亿元、同比下降38.8%,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4.89亿元、同比下降5.3%。

       实现工业用电量139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7%。

       投资:1-8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1.4亿元、同比增长21.4%,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31.2亿元、同比增长15.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7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9.7亿元、同比增长4%。

       限上商贸:1-8月份,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3.6%。

       财政:1-8月份,实现财政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2.6% ,财政支出25.8亿元、同比增长14.1%。

       金融:截止8月末,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5亿元、同比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107.97亿元、同比增长13.8%。贷款占存款比重为46.2%。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企稳回暖

       1-8月份,198户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5.28亿元,同比下降14.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除卫康外,197户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2.30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1-7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

       8月当月,198户企业完成产值20.90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比7月当月收窄11.5个百分点。除卫康外,197户企业当月完成产值20.45亿元、同比增长4.8%,是近3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的月份,增幅比7月当月提高13.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降幅收窄:1-8月份,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户,实现产值19.94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1-7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除卫康外,其余23户战新企业完成产值17.17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

       1-8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3亿元、同比下降38.8%,降幅比1-7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除卫康外,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94亿元、同比下降3.5%,降幅比1-7月份收窄0.56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好转:1-8月份,6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4.88亿元、同比下降5.3%,降幅比1-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有2户停产企业本月恢复生产。

       工业用电需求保持稳定增长:1-8月份,全县实现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增幅比1-7月份回落6个百分点。

       2、投资增长稳步提高

       1-8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比1-7月份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8月当月完成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4%、比1-7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9%、比1-7月份提高5.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1%、比1-7月份提高7.9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县施工项目28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8月当月入库统计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

       3、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1-8月份,65家限上企业和8家大个体累计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3.6%;当月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7月当月提高5.5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当月增幅达到22.4%、比商品零售增幅高7.7个百分点;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区消费依然占主导,当月增幅达到16%,乡村当月增幅13%、比城区低3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看,当月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只有3家,比上月减少5家,企业下降的幅度也在逐渐收窄。


       三、存在不足及原因

       1、工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工业停产企业偏多,由于资金、管理、安全环保整改等原因,8月当月有11户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比上月减少2户,当月零上报,可能年报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二是骨干企业拉动作用不足,主要集中表现为亿元以上企业生产疲软。1-8月份,产值超亿元企业29户,完成产值63.97亿元,同比下降22.7%。若剔除卫康因素,其余28户亿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60.99亿元,同比增长2.1%,拉动作用偏弱。三是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难。作为首位产业的医药健康制造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制刷业企业数较多,但规模不大;服装企业主要是来料加工,缺少品牌。另外,缺少新成长型企业,今年没有企业月度申报进入规上工业。

       2、投资持续增长但压力仍较大。一是5000万以上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减少,1-8月份,全县施工项目28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8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9个。二是工业投资增速放缓,1-8月份完成工业投资39.7亿元、同比增长4%,增幅比1-7月份放缓3个百分点,主要因为①工业项目占比偏低,1-8月份工业投资项目107个、占全县施工项目的37.7%,工业投资占全县投资的39.6%。②工业技改同比下降,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同比下降10.98%。③工业项目储备不足,主要是续建项目在支撑,1-8月份,我县工业投资在建项目10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大部分为去年的结转的项目,本年新开工项目仅35个,目前107个项目中已有54个项目本年投产,投产项目占比达50.5%。


       四、几点建议

       1、抓调度。认真对照年初人代会目标计划,强化监测,各责任部门科学调度,保证成效,追赶进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2、抓工业发展。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延长企业产业链,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加快本土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刷业要突破现有的技术、市场制约瓶颈,提高技术含量,重视研发工作,扩大规模,向国际进军;增强对工业经济的预研预判能力,经济主管部门之间应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乡镇(开发区)和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强化“两区四园”尤其是县开发区主体责任,加大时序进度督查、点评;强化政策引导,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宣传工业激励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家信心,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政策需及时兑现。

       3、抓项目入库。新开工项目是保持投资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县发改委等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对接,加大项目摸排力度,特别是工业技改项目的摸排,积极推进储备项目进入正式施工阶段,督促重点项目开工进度;各责任单位对未入库统计项目要及时报送新开工项目入库材料,确保新开工项目应统尽统。(撰稿:何韵平  核稿:汪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