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一、主要情况
1. 主要效益指标增幅均优于全省。
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0.75%,高于全省21.0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2.4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37.84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4.86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我市利润、利税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5位、第3位。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增幅低于全省7.2和2.6个百分点。
2. 六成以上行业利润好于同期。
2014年,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有六成以上的行业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其中20个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净亏损同比减少。工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五大行业,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增利润2.73亿元,增长14.54%;汽车制造业新增2.43亿元,增长23.95%;农副食品加工业新增2.09亿元,增长12.9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新增1.93亿元,增长8.17%;通用设备制造业新增0.98亿元,增长8.64%。五大行业累计新增利润10.16亿元,超过全部工业1.82亿元。石油加工业净亏损同比减少4.78亿元。
3.重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全年重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1.21亿元,增长9.58%,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4.86个百分点。比轻工业高10.18个百分点。重工业利润额占全部规上利润的54.8%,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超出100%。轻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3.65亿元,下降0.6%。
4.工业“两金”占用继续下降。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占用263.17亿元,增长13.4%,增幅比前三季度低4.6个点,比上半年低7.4个点。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分别增长11.9%和16.6%,分别低于全省7.2和2.6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增速的进一步降低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和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5.亏损面年内逐步收窄。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592家企业盈利,实现利润192.08亿元,同比增长4.43%。亏损企业78家,亏损面为4.67%,虽同比有所扩大,但亏损面自年初以来逐步收窄至年终最低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22亿元,同比下降35%。
6.企业获利能力增强。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1534.71亿元,同比增长11.15%,规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25.44%,比前三季度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比全省提高了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7.9%,少于全省10.7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7次、6.98%,分别高于全省1.63次和1.83%。
二、工业效益中需关注的问题
1.小微企业盈利状况不佳。
201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99亿元,同比增长8.07%,快于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3.35个百分点,发展形势良好。而除这部分外的小微企业共1496家,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9.5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9.87亿元,同比上升2.56%,速度慢于规上工业利润增速2.16个百分点,尤其是其中的微型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63%,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机遇与危险并存,经营环境和发展状况值得关注,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县(市)区利润增长差异较大。
全年开发区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36.38%,怀宁增长23.68%,望江增长15.4%,潜山增长14.24%,桐城和太湖增长3.15%和6.41%,大观、宜秀、枞阳、宿松和岳西利润分别下降23.52、0.32、10.21、4.46和0.12个百分点,迎江实现利润为负数。
3.石油化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全行业亏损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78家,亏损面比同期高1.1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利润亏损最大的行业石油加工业,受中石化原油价格因素影响造成全行业亏损,亏损额3.22亿元,比上年降亏59.77%,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总额44.6%,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额0.34亿元。分企业看,亏损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户,亿元以下5千万以上的有2户,1千万至5千万的有5户,1百万至1千万的有30户,1百万万以下的有4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