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工业能耗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608.0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85%,增幅比上年上升0.3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4.95个百分点,增幅高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工业用电量 64.16 亿千瓦时,增长8.42%。
2.高耗能行业用能增速明显上升。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529.63万吨标准煤,增长7.13%,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0.28 个百分点,比上年上升0.84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幅为17.76%、9.29%、28.2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6.32、3.43、0.0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制造、电力行业分别下降66.68%、11.05%、9.28%。
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及增速 |
||||
|
|
|
单位:吨标准煤 |
|
指 标 |
本期 |
上年同期 |
比上年增长(%) |
|
六大高耗能行业合计 |
5296270 |
4943795 |
7.13 |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2071361 |
1758924 |
17.76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44997 |
163010 |
-11.05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991934 |
1822607 |
9.29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269 |
6809 |
-66.68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3333 |
10398 |
28.23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072376 |
1182047 |
-9.28 |
3. 各地工业能耗增幅差异较大。2014年,全市有8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保持增长。其中,迎江、岳西、怀宁、宜秀和开发区分别增长39.56%、19.62%、13.35%、8.72%和7.22%,高于全市增幅; 8个能耗增长的县(市)区中仅3个县(市)区增幅回落,开发区、迎江、宜秀分别较上年回落13.36个、0.95个和0.8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八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长4.97%,比上年增加14.38个百分点;宜城板块增长8.12%,回落12.49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企业分县区能耗增幅 |
|||
|
同期 |
本期 |
增幅(%) |
全市 |
5691191 |
6080939 |
6.85 |
八县合计 |
2292535 |
2406413 |
4.97 |
桐城市 |
149364 |
153092 |
2.50 |
怀宁县 |
799710 |
906435 |
13.35 |
枞阳县 |
1031034 |
1092601 |
5.97 |
潜山县 |
45357 |
44562 |
-1.75 |
太湖县 |
39824 |
42013 |
5.50 |
宿松县 |
40368 |
37681 |
-6.66 |
望江县 |
163550 |
102124 |
-37.56 |
岳西县 |
23328 |
27905 |
19.62 |
宜城板块 |
3398655 |
3674527 |
8.12 |
迎江区 |
223967 |
312574 |
39.56 |
大观区 |
162454 |
130689 |
-19.55 |
宜秀区 |
100405 |
109158 |
8.72 |
开发区 |
2911829 |
3122106 |
7.22 |
4.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稳中有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工转换投入能源1357.43万吨标煤,产出能源1234.46万吨标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90.9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为40.2%,提高1.8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94.6%,提高5.4个百分点;炼油及煤制品效率为99.9%,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能源回收利用量达19.81万吨标煤,同比提高9.09%。
二、工业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1. 高耗能企业用能量大幅增长。本年度,全市耗能5千吨标准煤企业达33家,能源消费量为555.9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6%,比全市增幅高0.7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企业能耗增长贡献率达100.78%,拉动规上企业能耗增长6.9个百分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91.43%。其中,中石化安庆分公司、怀宁上峰水泥有限公司、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合计净增45.98万吨标煤,增幅分别为17.8%、27.5%、5.4%,拉动规上企业能耗增长5.5、1.67、0.91个百分点。
2.煤炭消费占比偏高。201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651.4万吨,下降1.36%,原煤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到76.81%,是全市工业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我市工业原煤消费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分别占比42.84%和42.57%。
3. 新增耗能点拉高全市能耗。本年度,部分县(市)区出现新增耗能企业,对全市能耗影响明显。迎江区华泰林浆纸有限公司本年度加大产能,能耗净增8.7万吨标煤,增幅为67.9%,拉动规上企业能耗增长1.52个百分点;岳西县恒力硅业有限公司因去年停产半年,同期数低,导致本年度增幅达99%,净增3245吨标煤;桐城市新能源建材有限公司为本年度新进高耗能企业,净增5558吨标煤。在监测现有能耗大户以外,还需加强对新增能耗点的关注。
三、推进当前节能工作的建议
1.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管工作。本年度,全市33家重点用能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1%以上,抓好重点能耗企业节能降耗的跟踪监测引导工作,是降低我市工业能耗和GDP能耗的关键。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的手段,对新上项目做好能源消耗评估,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对本地区企业新上的高耗能项目,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停止核准或实行限批;及时了解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动态,要求定期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积极推广节能措施,切实降低能耗,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应当逐步淘汰生产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行业和企业,积极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走高端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3. 加强节能降耗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的能源忧患意识,广泛参与节能降耗,汇集各方力量,形成深入持久推进节能降耗的社会合力。
4. 加大技术改造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技改能力低下、装备落后是能耗水平偏高的一个原因。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进行节能技改、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打破恶性循环,是提高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大节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更新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提升能源经济效益,促进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