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全市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78.3亿元,同比增长8.7%,总量位列全省16市中第四 ,增幅位列第九;其中当月限上零售额18.9亿元,同比增长4.6%,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列全省第四、第九。
一、主要特点
(一)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增加。
4月底,我市共有限上商贸企业599家,同比增加62家;其中批零业465家,住餐业134家,同比分别增加56家、6家。
(二)城镇限上零售额仍占主导,增速不敌乡村。
1-4月,城镇实现限上零售额77.0亿元,占限上零售总额的98.3%,同比增长8.1%;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高于城镇11.4个百分点。
(三)限上法人企业支撑限上零售额,大中型企业增速不敌小微型企业。
1-4月,全市法人企业实现限上零售额74.8亿元,占限上零售总额的95.5%;其中大中型企业限上零售额47.7亿元,同比增长3.7%,小微型企业限上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高于大中型企业13.0个百分点。
(四)宜城板块限上零售额增速不敌八县(市)。
1-4月,宜城板块实现限上零售额39.6亿元,同比增长6.3%,八县(市)实现限上零售额38.7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高于宜城板块5.0个百分点;宜城板块当月限上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1.4%,八县(市)当月限上零售额8.9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高于宜城板块6.8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一是体育、娱乐用品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持续热销,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4%、36%。
二是日常生活消费品、家具类、汽车商品销售平稳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7%、16.5%、10.3%、15.4%、13.5%。
三是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速明显放缓,零售额同比均仅增长0.6%。
四是石油及制品类销售下降,零售额同比下降6.8%。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限上大中型商贸企业偏少,限上单位经营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4月底,全市限上商贸企业599家,其中大型7家,中型108家,同比分别增加2家、3家,大中型企业数占限上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仅为19.2%。
从1季度数据来看,全市限上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6.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限上单位经营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截至4月底,全市限上法人企业中11家因经营不善、企业重组、营业许可证到期、房屋拆迁等原因停业,其中批零业8家,住餐业3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8家,微型企业1家。
(三)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实体店销售产生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像淘宝、京东等大型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分流了部分购买力,对实体店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建议
(一)扶持限上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鼓励限下企业转限上,扶持有特色、有品牌、有实力、有潜力的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扶持和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传统消费模式。
引导企业改变传统商贸模式,鼓励传统零售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零售,开辟增加销售的新渠道。
(三)加快改革,提高居民收入。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水平的上涨赶得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居民能应对物价和房价上涨压力,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