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安庆论坛

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努力发挥微信的新媒体优势

发布日期:2017-11-13 09:45:09   作者:市政府网站    来源:市政府网站    阅读: 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微信是目前新媒体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我国移动社交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微信通过手机、QQ号建构的“交流圈”持续催生圈子化传播的新力量、新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普通的通讯应用程序,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线上与线下沟通与互动的传播方式。
       一、六成以上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微信阅读增长显著,六成以上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在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中发现,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3.29次,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的22.63分钟增加了3.37分钟。从性别来看,不同性别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较为接近,男性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1.07分钟,女性居民微信阅读时长为42.31分钟。

       二、微信的传播功能有目共睹  安全性有待提高

       (一)传播功能:精准性、超媒体与资源共享
       作为新兴社交媒体,微信在信息传播上既区别于传统媒体,也不同于微博等现有的社交媒体,具有独特的传播功能和特征。微信的成功,绝大部分在于其对情境化社区的成功模拟,其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归属感来相应划定属于自己的社区,譬如微信朋友圈将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以及“附近的人”融为一体,实现了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的混溶。在对象已知的情况下,微信用户互动交流更加活跃,并且微信朋友圈中的“评论”和“点赞”也只有用户和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这既增加了用户的私密性,也增添了虚拟社区的真实性。
       (二)技术安全:微信技术漏洞频现,微信支付安全隐患凸显
       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种种安全困扰,这给微信发展带来很大挑战。技术安全更多依赖于技术支撑,所以技术的更新与创新决定着微信技术安全的等级。对于微信来说,虽然这些问题都属于“成长中的烦恼”,但如果解决滞后,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导致“蚁穴溃堤”。
       (三)内容与隐私问题:微信谣言泛滥,隐私保护任重道远
       在微信传播内容方面,其他新媒体所存在的欺诈、谣言、暴力、侵权等违法现象,在微信传播中不但未见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此外,相对于微信用户来说,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也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如许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的推送功能,强行向观众推送一些各类型广告及保险推销等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不但淹没了真正高质量的信息,也降低了用户的微信使用体验,对用户日常使用行为带来很多困扰。
       三、凝聚社会共识需要   更好发挥微信的新媒体优势
       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具有新的受众结构,带来了信息传播流程的重构与受众认知模式的改变。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新形势下,凝聚社会共识必须立足“草野”,到群众中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体技术演进,以开放的胸怀包容多样的网络言论,以过人的胆识推进媒体改革,不断创新舆论引导工作思路。
       (一)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画好“同心圆”。习近平同志的“同心圆”论断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凝聚社会共识的重大理论创新,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画好“同心圆”,就要落实党管媒体原则。不仅党的舆论阵地要姓党,其他媒体也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善于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反映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加强和改善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
       (二)尊重网民主体性,提高舆论引导实效。对网络言论的重视归根结底源于对网民的重视,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尊重网民主体性。尊重网民主体性,就要把网民看作网络舆论环境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网络传播是手段,凝聚社会共识才是目的。在网络宣传工作中,要把提升有效性摆在突出位置,提升传播的专业性、适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网络宣传既要考虑内容生产如何“编码”,又要结合广大网民实际考虑网民如何“解码”,减少“编码”与“解码”之间的信息误差。
       (三)提升媒介素养,鼓励积极发声。要熟悉不同“圈子”网民的认知和文化状况,在不同圈子里培养传播正能量的意见领袖,让圈里人影响圈内人,用“圈内话”多讲凝聚社会共识的故事。微信中的意见领袖应有大局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影响力用在有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讨论中。新闻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投入,将优秀师资、培养计划更多向新媒体专业倾斜,培养一批优秀新媒体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当下,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媒体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最大程度地发挥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的优势,从而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迈上新台阶。(廖欣)